歷經失敗不回頭,咬定青山不放松。他是大漠深處第一個“吃螃蟹”的人,20座實驗棚、5年多追尋路,把小沙蔥做成大產業,實現了從傳統農民到“沙蔥大王”的華麗轉身,他就是武威市民勤縣大壩鎮長煉沙蔥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長煉。
今年58歲的葉長煉一直致力于野生沙蔥的人工馴化、反季節種植、種子培育、規?;N植、合作社經營、科技推廣和產業化示范引領,探索出了節水型農業發展的致富新路子,帶動全縣1000多戶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。先后榮獲“全國百名杰出新型職業農民”“武威市優秀共產黨員”“武威市勞動模范”“武威市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優秀能人大戶”“武威市優秀人才”“武威市十大科技農民明星”等榮譽稱號。
從“野生”到“家養”的探索
葉長煉高中畢業后一直在家從事農業生產,犁地種田,開刀收獲,上過水庫、修過干渠,開過荒地、搞過收購……農村的苦活累活練就了他的執著和堅韌。
二十世紀九十年代,民勤生態問題日益嚴峻,農業生產結構單一,鄉親們收入微薄。不甘心過傳統“男耕女織”生活的葉長煉生出了“不安分”的心,他開始思考農業發展的方向,重新選擇農作物種植種類和種植方式,通過走現代農業發展的道路,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。
機遇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。2007年國慶長假期間,民勤下了一場小雨,葉長煉和鄉鄰們像過去一樣,深入沙漠腹地捋沙蔥。他們循著雨跡尋找沙蔥的影子,但由于天晴得太快,剛出土不久的沙蔥經不起驕陽的暴曬,很快就枯萎了。同去的鄉親們個個唉聲嘆氣、怨天尤人,但葉長煉卻萌生了咋把野生沙蔥引種到自家田地種植的“沖動”。
沙蔥生于野外沙地,曾經在歷史上是民勤人糧食不足年代的救命菜。民勤人喜食沙蔥,特別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沙蔥因膳食纖維豐富、富含維生素、消食降血壓等特點,更是成為人們健康飲食餐桌上的一道必備特色菜。
葉長煉想將野生沙蔥農業化種植的想法招來眾人的質疑和嘲笑,周圍的人都說他“異想天開”,還有人說他這是“不務正業”。就連他把想法告訴家人時,也遭到了集體反對。大家都覺得這是一種“妄想”。
葉長煉堅定自己的想法沒有錯。說干就干,那年他便開始自學計算機技術,并在網絡和各種媒體上搜索沙蔥種植的信息。當看到內蒙古、酒泉等地溫室試種沙蔥的消息時,他更是欣喜若狂,因為這些信息證明了在溫室里種植沙蔥的想法是可行的。他先后來到甘肅省治沙研究所、酒泉治沙研究所拜訪請教專家,并到民勤治沙站實地了解反季節沙生植物實驗種植情況。經過多方觀摩、考證,請教、學習,葉長煉已經胸有成竹,他下定決心,一定要闖出一條沙蔥致富的新路子。
2008年春天,葉長煉拿出家里8萬元的積蓄、向銀行貸款3萬元、并向親朋好友求助,籌備了部分資金,開始了他的“沙蔥人生”。他用收集來的種子在莊前屋后的承包地里搞實驗,摸索掌握溫室生產反季節沙蔥的關鍵技術,同時,帶領家人,請來親朋,打墻體,起棚架,當年搭建10座日光溫室。同時,及時整地塊,下底肥,為秋季沙蔥進溫棚打基礎。
一切都在順利進行中,播種、生根、發芽、出苗、灌水都沒有問題。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,11月份所有的沙蔥都進入了休眠狀態,直到次年春天才發芽,當年幾乎絕收。葉長煉不禁產生疑問,難道沙蔥冬天真的不適合在民勤生長嗎?
沒有成功經驗可循,但問題出現總有解決的辦法,自己解決不了就向老師請教。農事不等人,2009年春節,當人們還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時,葉長煉已拿著沙蔥樣本走酒泉、上左旗、到武威找專家、聘師傅,解決沙蔥種植中出現的各種難題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在技術專家的助力攻關下,葉長煉采用冷刺激的方法成功破解了沙蔥冬季休眠的難題,完成了野生沙蔥的人工培育馴化,種出了民勤歷史上第一棚“家養”沙蔥。2010年元旦,他的首茬溫室沙蔥開始上市,每棚收入5000元,10座棚全年產5茬,收入高達25萬元。之后,他申請了“溫室沙蔥栽培技術”發明專利,為日光溫室沙蔥產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從“單打獨斗”到“規模發展”的跨越
路闖出來了,但葉長煉知道,只靠自己單打獨斗是沒有辦法形成規模的,只有調動鄉親們的積極性,走規?;N植道路,才能實現沙蔥種植產業化,帶動大家一同致富奔小康。
為了把小沙蔥變成大產業,讓更多的群眾通過種植日光溫室沙蔥實現脫貧致富,2010年,葉長煉多方籌資30多萬元,采取“一托一”的模式,修建日光溫室20座,注冊了“漠上花”沙蔥商標,取得了沙蔥綠色產品認證,建立了沙蔥培育基地。同時在縣農業科技部門和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葉長煉積極向群眾傳授沙蔥種植經驗,動員和引導周邊群眾種植溫室沙蔥;通過向周邊市縣推介產品,和蔬菜批發市場、酒店、企業對接銷路,拓寬銷售渠道,打開消費市場,為沙蔥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勁的動力。
葉長煉還成立了沙蔥產銷專業合作社,采取訂單方式,為農戶沙蔥種植提供產、供、銷一條龍服務,有力保障了農戶的利益、提高了經濟效益。長煉沙蔥專業合作社吸納農戶100多戶(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),按照“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的經營模式,開通了“長煉沙蔥專業合作社”網頁,宣傳推介沙蔥產品,沙蔥產業已經逐步發展壯大,葉長煉也因此成了遠近聞名的“沙蔥王”。近年來,在葉長煉的示范帶動下,八一村積極探索“露地沙蔥”“噴灌沙蔥”“沙蔥+特色林果”等種植新模式,提升產業效益。目前,八一村日光溫室沙蔥發展到450余座,露地沙蔥500多畝,溫室沙蔥年均收入達3—12萬元,露地沙蔥畝均收入超過2萬元,帶動本村勞動就業1000多人(次),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多萬元。
沙蔥產業的發展壯大,也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受益。目前已輻射到東壩、泉山、收成等14個鎮、74個村、1000多農戶(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0多戶),種植面積達到1560畝,帶動務工農戶2000多戶(其中貧困戶務工人員160多人),沙蔥產業逐步發展成為全縣的特色扶貧產業之一。
從“土專家”到“技術員”的“變身”
在大力推進沙蔥規?;?、產業化發展的同時,葉長煉還引導村民把種植作為產業發展的“第一車間”,針對種植、管理、采收等各環節制定了嚴格的技術操作規程,從源頭上提高保鮮質量。他購置了保鮮運輸專用車輛,修建了恒溫貯藏庫,積極探索冰塊降溫等技術措施,主動接觸農村電商,在淘寶網開設了網店,建立了汽車、鐵路、空運等多渠道配送方式。為了拓寬銷售渠道,葉長煉多次南上北下,組織沙蔥經紀人推介產品,對接銷路,穩固客戶群體,產品銷往蘭州、烏魯木齊、臨河、呼和浩特、銀川等多家批發市場,建立了高效穩定的沙蔥供應體系,為沙蔥產業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勁動力。
隨著日光溫室沙蔥種植技術的逐步成熟和銷售市場的開拓鞏固,葉長煉著手打造集科技示范、良種選育、技術推廣于一體的科普示范基地。在政府科技部門的指導下,大力推廣沙蔥科學種植技術,讓更多的農民掌握技術,激發農民自身的創造力。先后修建了科普培訓教室,購置了科普活動專用車,設置了科普宣傳專欄、科普展板,并收集各類科普圖書1500多冊,配備配齊各類科普器材,培養專、兼職科普人員18人。全方位、廣角度、多層次開展日光溫室沙蔥栽植實用技術科技培訓。截至目前,舉辦科技培訓班和科普講座1500余場次,培訓農民10萬余人次,培訓技術能手1000余人次,接待新疆、河南、山東、河北、內蒙古、寧夏、青海等全國10多個省的人員參觀學習交流。長煉沙蔥種植基地也被評為“武威市科普示范基地”“民勤縣科普示范基地”。
葉長煉作為“科技指導員”,定期深入各鎮,深入種植戶中間傳授指導沙蔥種植技術。2019年,沙蔥產業被民勤縣委、縣政府列為“民勤縣特色農業產業”,并打造了“民勤縣沙蔥產業示范園”,標志著沙蔥產業化發展走上了新的臺階。然而,葉長煉探索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止。2018年他又流轉土地200畝,成功培育20畝冬棗、栽植黃桃150畝,他要發揮農產品加工業引領帶動作用,以特色農業帶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,實現一、二、三產業在農村融合發展新模式。
葉長煉很平凡,他就和沙蔥一樣,生長于大漠邊緣的農家,傳承著民勤人勤勞淳樸的秉性和品格。他以新時代農民特有的眼光,借助政策的“陽光雨露”,把小沙蔥做成大產業,譜寫了一部沙蔥產業發展演變的傳奇故事。作為一名新時代農民,作為一名黨員,葉長煉始終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正在這片熱土上繼續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。
民勤縣大壩鎮八一村 葉長煉